用户登录 | 申请注册 | | 在线客服 | Volksway | 首页
建 站 王
商贸机会
产品大全
网络名片
商务导航
首页 产品介绍 建站风格 客户案例 购买流程 代理专区 使用帮助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站王 > 众途动态

Photoshop的20年:没什么是不能修改的
发布日期:2010/3/5

        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在《底片》一书中预言:“未来通过电子方式,人们会得到更多的方法,让图像质量不再是一台机器的产品,而是操作机器的人的作品,而且想象和表现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在亚当斯去世的第四年—1988年,一名整天蜷缩在地下室暗房里的摄影爱好者托马斯-诺尔(Thomas Knoll)成了这一预言的实践者。1990年2月,当第一款被诺尔称作“Photoshop”的图像编辑软件被装在当时颇为新潮的3.5英寸硬盘里、捆绑着扫描仪向摄影师和平面设计者出售的时候,没人想到它在未来的20年究竟能颠覆什么。

  一切都远非“把摄影后期控制权交还拍摄者本人”那么简单—Photoshop使人们主观地创建美妙的图像成为可能,在高质量再现真实世界的同时,精美地演绎人们想象中的合成图像和效果。它让裁切(corp)、橡皮擦(eraser)、模糊(blur)、加亮(dodge)和加深(burn)等工具成为全球创意产业人士的共通语言。在一些充满想象力和娱乐精神的大脑编排下,Photoshop成了人们重新创造、恶搞、修饰或谐谑现实生活的超级工具,它不断挑战人们的感官世界和肉眼对真实性的判断,直至成就了Photoshop“有图无真相”的终极价值。

  这是一款横跨信息技术和视觉影像两大领域,经历了Windows的普及与衰落,以及传统影像被数码影像全面取代的诸多历史时刻,却一直与技术革命保持同步更新趋势的软件产品。在数字图像领域,它甚至从未被替代过。

  直到现在,当你每次打开Photoshop界面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仍然是那个罗列着一连串设计者和贡献者名 单的Photoshop欢迎窗口。迄今为止,托马斯。诺尔仍是排在第一位的设计者—这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创造Photoshop的那个家伙。事实上,直至本世纪,他一直都是Photoshop的灵魂和关键时刻的拯救者。

  托马斯。诺尔的父亲是一个忠实的摄影爱好者,老诺尔把家里的地下室建成了一个专供冲印的暗房,这里也成了托马斯。诺尔和他的兄弟约翰。诺尔(John Knoll)与众不同的童年乐园。彼时,个人电脑在苹果和IBM掀动的巨大浪潮下刚刚兴起,托马斯和约翰两人很快把兴趣从单纯的影像技术转向了个人计算机,在1987年,托马斯购买了一台苹果电脑(Mac Plus)用来帮助完成他的博士论文。

  可很快,托马斯发现当时的苹果电脑根本无法显示带灰度的黑白图像,这导致他自己动手编写了一个名为“Display”的程序,目的在于能在苹果黑白位图监视器上显示灰阶图像。这完全是极为朴素的追求视觉美学的个人兴趣使然,而并没有思考它的下一步能变成什么样子。但他的兄长约翰很快发现了这款程序的价值。作为影像效果的笃信者和从小就掌握了照相本质的人,约翰开始鼓励托马斯不断地增强Display的程序,直至将它彻底地商业化。

  他们让Display从支持灰阶图像的简易程序“升级”为支持彩色功能,他们还在Display的基础上开发了图像处理例程(即滤镜插件),包括增加了读写不同文件格式的功能。另一项至今仍被称道的Photoshop功能—“软化边缘选区”也是在那时发明的。这款“升级版”的Display还包括了色阶、色彩平衡、色相及饱和度等一系列功能—如果它的程序开发者不是摄影出身的话,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它只是世界上第一款独立图像处理软件的雏形,但已足够放手去实现商业价值。兄弟俩为Display更换了一个足够“商业化”的名字—Photoshop.约翰开始到处为Photoshop寻找投资者。1980年代末期的硅谷是个颇不寂寞的地方,但包括SuperMac、Alcus甚至日后的“东家”Adobe在内都未曾给予它特殊的眷顾。直到一家扫描仪公司采用了这个软件。1988年初,大约200份0.87版本的Photoshop拷贝随着扫描仪捆绑出售。

  当时扫描仪几乎被看作是唯一适合Photoshop搭配的对象—只有图像被扫描才能被以数码形式存储到电脑里,这是那个时代的常识。但如果无法与更领先的软件公司合作,它便无法堂而皇之地进入更广泛的计算机市场。在1988年的一次演示中,Adobe的艺术总监Russell Brown终于被它打动了。紧接着,Adobe购买了Photoshop的发行权,并在1989年4月签署了正式合同—根据协议,兄弟俩在第一年可以得到25万美元的授权费。

  1990年2月,第一款被称作Adobe Photoshop的图像软件的1.0版本正式诞生,这便是Photoshop的生命起源。但是,对图像质量和美学拥有偏执爱好的托马斯和约翰与Adobe公司传统而严肃的软件开发者之间出现了牴牾:兄弟二人偏好一些花哨的插件程序设计,以期增加Photoshop的使用美感,但这些东西在当时被那些传统思路的软件设计者认为是一些并不需要的炫技和润饰,而并非特殊的功能。但这些插件还是被约翰偷偷地保存和隐藏在了Photoshop的程序中,并成为日后它日渐释放魅力的基础。

  很快,Photoshop有了第一个竞争对手ColorStudio.无论扫描仪公司Banrey Scan还是Adobe都曾在Photoshop和ColorStudio之间犹豫很久,但最终Photoshop胜出了。

  整体上看,Photoshop是一款更适合普罗大众简单实用的图像处理软件,而ColorStudio显得更加适合专业用户。两个方向似乎都没有错,但计算机桌面化浪潮的迅速兴起为Photoshop打击ColorStudio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hotoshop起初的版本都是为苹果电脑而开发的—苹果是图像和设计工作者的优选。而从1991年Photoshop2.0发布的时候开始,Adobe公司决定开发Photoshop的Windows版本。彼时英特尔和微软的“Wintel”联盟已开始主宰整个PC市场,而Photoshop转投Windows阵营也成为其历史上一次有名的“突变”行动。

  那真是一次无比正确的决策。微软蚕食周边公司创新能力的本性正日益暴露—等到1995年Windows 95发布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能独立存活的中小型软件公司了。谢天谢地,在Windows 95的大限之前,Photoshop已成为基于Windows的一款重要的独立图形处理软件,并通过Windows普及到众多普通用户当中并迅速开始蔓延,以至于微软再无机会开发出一款自己的图像处理软件来蚕食Photoshop业已形成的地位,且至今无法颠覆。

  在1992年支持Windows操作环境的Photoshop 2.5发布之后,几乎无人可以否认Photoshop已成为业内一款真正标准化的图像处理软件了。尽管Photoshop在Windows平台上的版本花了更长时间才赶上另一个竞争对手PhotoStyler,但其行业地位几乎已经无可争议。它甚至引发了印刷业和出版业的革命—任何一部排版精美的图书或杂志封面,从那时起都挥不去Photoshop的影子。

  这时Adobe显然增大了对Photoshop的预期:先是将1994年发布的Photoshop 3.0版本界面与Adobe的其它产品统一化,并对程序使用流程略作调整;1995年,Adobe终于以3450万美元的价格完全买下Photoshop—只有到了这一天,Photoshop才能被真正地称为Adobe Photoshop.

  此后的Adobe Photoshop在商业上经历了相当长一段平稳而持续的发展时期(技术上仍在大跨步进步),却不期而遇了1990年代末工业影像向数码影像过渡的浩荡潮流。在人们纷纷将胶卷相机丢弃在一旁,抄起数码相机将图片发送到电脑上的时候,为影像而生的Photoshop又要做出选择了。

  Adobe并未迅速地抓住这个潮流:当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数码相机的时候,Photoshop处理的图片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扫描仪,而与数码相机没有关系。可它很快感到了威胁—市场上已经有专供处理数码相片的软件公司出现,比如在当时昙花一现的Phase One(Capture One)。

  直到2002年3月发布的Photoshop 7.0才终于开始正视这一问题:它适时增加了Healing Brush等图片修改工具,还有一些基本的数码相机功能如EXIF数据和文件浏览器等。Photoshop总算不太迟地与变幻莫测的数字时代保持了同步。但这样的被动和局部修改显然不足以超越人们对数码时代的图片想象。它必须酝酿一次更重大的改变。

  英雄并没有让人们失望。托马斯。诺尔再度出山担纲开发工作,惊喜再度出现。2003年9月,Adobe发布Photoshop新版本—不再延续原来的称谓被叫做Photoshop 8.0,而是改称为Photoshop Creative Suite,即Photoshop CS.它与Adobe其他的系列产品组合成一个创作套装软件,使Adobe的Photoshop、Flash和网页开发等产品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必须得承认,Photo CS是一款“完全革命”的产品—它不仅为数码时代而生,更为一个智能和互联网的图像时代而生。它增加了更多为摄影师服务的功能和特性,比如Camera Raw转换滤镜、16位色深以及调整图层支持等等;更多新功能为数码相机而开发,如智能调节不同地区亮度、镜头崎变修正、镜头模糊滤镜等。这一切都使创建美妙的图像成为可能,既可以高质量地再现真实,又能够精美地演绎合成图像和效果。

  Photoshop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可收拾”的阶段。在完全拥抱了数码潮流之后,它的下一步是智能化—2008年发布的Photoshop CS3正好诠释了这一点:它支持20多个窗口停靠、比旧版占用更少面积的工具栏、从多张照片自动生成全景图、灵活的黑白转换、更易调节的边缘选择工具、智能滤镜、改进的消失点特性、32位HDR图像自动生成工具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了支持3D功能的扩展版。

  2009年发布的Photoshop CS4再次将智能化提升到了一个让人惊叹的程度。甚至,只要注册了在线版的Photoshop Express,你就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编辑修改你的图片,使之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存在。当你在互联网上操作裁切(corp)、橡皮擦(eraser)、模糊(blur)、加亮(dodge)和加深(burn)等指令的时候,你所编辑的甚至并不是一张图片,而是一个正在被改变的世界。

  2009年底,当大明星Demi Moore(黛米-摩尔)出现在“W”杂志封面上,甚至连最忠诚的粉丝们都很难认出她—她看起来太年轻性感了。虽然20年来我们已经熟知这一点:时尚杂志上所有美丽的脸和大腿都是“修过图”的,可是—一个连黛米。摩尔都需要靠PS来撑场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www.vw35.com 上海摩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6-2018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汇款方式 | 合作伙伴 | 联系方式
沪ICP备06053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