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位于洛阳东郊12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佛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是中国佛教早期传播和活动中心,被尊为“祖庭”和“释源”)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永平十年,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翌年建寺,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劳,故取名白马寺。建成之后,又经宋、元、明各朝重修,才形成今日的规模和布局。 如今的白马寺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其中大雄殿是阖寺规模最为宏伟、景象最为富丽的大殿。殿内所存的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像都是元代作品,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是佛教艺术的珍品。白马寺中还保存着自唐以来的历代碑碣40余通,以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最为珍贵。 在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有一座齐云塔。初为五代后唐李存勖所建的木塔,后被烧毁。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在原址重建一座方形砖塔,共十三层,高约54米,即今之齐云塔。该塔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古建筑之一。
|